姓:  名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姓氏名人 > 医学家 > 苏德隆
苏德隆

苏德隆(著名流行病学家)

苏德隆,男,出生于1906年,著名流行病学家,公共卫生学家。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。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他全面阐明了钉螺分布的规律,提出“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病”的对策,发明防血吸虫感染的“防蚴裤袜”和“防蚴笔”。他发现了江苏省启东、海门县等地肝癌发病率高与饮水有关。他倡导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,以解决流行病学的问题。他曾历次主编《流行病学》全国通用教材,曾被授予国际流行病学会名誉会员。

个人资料

  • 中文名苏德隆
  • 国 籍中国
  • 出生日期1906年7月9日
  • 逝世日期1985年4月3日
  • 职 业流行病学家,公共卫生学家
  • 毕业院校国立上海医学院
  • 主要成就提出“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病”对策
  • 发明“防蚴裤袜”和“防蚴笔”

苏德隆相关资讯

苏德隆详细介绍

  苏德隆的人物生平

  苏德隆(1906年~1985年),男,南京市人,汉族。医学教育家,一级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我国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。中共党员。1979年1月至1984年6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。

  苏德隆1927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预科,修学3年,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读本科。1935年毕业,获医学博士学位。1944年留学美国霍普京斯大学卫生学院,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,194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,发现了一种具有强力抗菌作用的抗生素,命名为微球菌素。获哲学博士学位,并被接受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、微生物学会会员。

  历任上海医学院微生物科主任、公共卫生科主任、上海第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、卫生系主任、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、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、上海市血吸虫防治委员会副秘书长、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。国务院第一届学科评议组(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组)成员。上海市政协常委、中华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、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国际流行病学协会名誉会员,中华医学杂志、中华预防医学杂志、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、《辞海》卫生学部分主编、医学百科全书卫生学部分副主编等职。

  苏德隆从事预防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工作50年。早在抗日战争期间,担任了卫生防疫大队长,开展天花、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,同时担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教育主任,负责战时卫生员的培训工作,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预防医学人员,开创了预防医学教育的范例。新中国成立后,投身到“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”的行列中,足迹遍布我国南方30个省市血吸虫病的重灾区。通过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析,撰写成有价值的科学论文近百篇。1957年夏天,毛主席来沪接见科学家,他坦诚地向毛主席提出: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12年消灭血吸虫病是难以实现的。他的耿直而又实事求是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。1963年,苏德隆运用统计学原理发表了理论性论文《钉螺的负二项分布》的数学模型,阐明钉螺的分布、成因的特征,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阐述钉螺生态分布规律的学者。他首创“地域性防治血吸虫”的理论,对我国控制血吸虫病起了重大作用。“文革”期间,他发明了防御血吸虫病感染的“防蚴笔”获全国医学科学大会奖。他坚持防治结合、预防为主,既治疗又灭螺的综合措施,使在安徽贵池设点的群体感染率和钉螺密度急剧下降,连续两年未查到被感染的钉螺。1982年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会上,他宣读了《中国血吸虫病生态学》论文,得到高度评价。1985年11月,上海市宣布消灭血吸虫病,为表彰苏德隆在血防战线上的贡献,授予他血防战线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,并追记大功一次。

  20世纪60年代副霍乱在我国流行,通过研究,他提出副霍乱地方性学说,并认为副霍乱可能已在当地越冬和生根的假说,并在实际工作中指导着副霍乱菌越冬和变异的研究。1972年夏天,上海突发急性皮炎流行,数十万人发病。他亲率调查队奔赴现场,研究证明寄生在灌木树上的桑毛虫是此次皮炎流行的病源。桑毛虫皮炎病因查明后,流行得到根本解决。“桑毛虫皮炎”这一名词从此载入现代医学史册。1980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宣读桑毛虫皮炎的论文,受到高度评价,被认为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范例。1981年论文发表于英国《流行病学社会医学杂志》。70年代初,苏德隆开始研究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的原因。首次提出肝癌与饮水污染有关,从而建议凿井、改饮井水。1979年他发表的《饮水与肿瘤》论文举世瞩目,《英柳叶刀杂志》为之发表述评。

  1985年4月3日,苏德隆因车祸,经抢救无效不幸于当天下午与世长辞。

  他一生发表论文200多篇,三次主编《流行病学》全国教材。他指导、培养了17名硕士、博士研究生。他认为预防医学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,让学生“下水游泳”,是他培养学生的基本理念,即在导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。他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亲自奔赴疾病流行区现场调查,将疾病防治、科研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,带出了一大批预防医学的精兵强将,培养、指导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。

  苏德隆的学术研究

  苏氏毕生致力于流行病学研究,既重视理论,又崇尚实践,经常深入现场,分析研究,独立思考,创建颇多,多次受到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接见。50年代,阐明人尿中尿素分解产生的氨能杀死血吸虫卵;首创“低线法”筛选灭螺药物,并创立地域防治血吸虫病的理论,提出“毁其居,灭其族,防止其流入”的城镇灭螺方针。60年代,发表《钉螺的负二项分布》,全面阐述钉螺分布规律,《中国血吸虫病生态学》首创生态学灭螺方法等。1972年开始研究肝癌病因,翌年,提出改水防癌的意见,并进一步开展饮水与肝癌的实验研究,提示肝癌可能与有机氯农药有关。1973年上海地区皮炎暴发流行,病因众说不一,他带领调查组深入现场,查明桑毛虫身上的毒毛是流行性皮炎的病因。经过长期实践,认为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分布、生态学与防治对策的一门科学,不应以研究传染病为限,主张采用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现场和实验研究,并创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。解放以来,先后发表论文百余篇,其中《桑毛虫皮炎流行病学调查》、《血吸虫防护剂研究》、《血吸虫病预防研究》获全国及上海市科学大会奖。主编《流行病学》和《辞海》、《医学百科全书》预防医学部分。为表彰其在消灭血吸虫病中的功绩,198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他追记大功1次。

  苏德隆的主要论著

  1、苏德隆.近年血吸虫病研究之进展.中华医学杂志,1950,36(1):35—50.

  2、苏德隆.化学灭螺在预防血吸虫病上的地位.中华卫生杂志,1954,2(2):81—94.

  3、苏德隆.人尿杀灭血吸虫卵的研究.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,1955:249.

  4、苏德隆.嘉兴河岸夏季钉螺分布的观察.中华卫生杂志,1955,3(3):179—186.

  5、苏德隆.数种胺化合物杀灭血吸虫卵作用的比较.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,1956,:147.

  6、苏德隆.钉螺对光之反应.中华卫生杂志1957,5(3):137—141.

  7、苏德隆.温度对钉螺生活起居的影响.中华卫生杂志,1957,5(4):196—202.

  8、苏德隆.痢疾噬菌体究竟有无治疗和预防痢疾的作用.中华卫生杂志,1957,5(4):304—306.

  9、苏德隆.利用人尿迅速杀灭虫卵的研究.中华卫生杂志,1957,5(1):10—24.

  10、苏德隆.杀灭尾蚴及防御尾蚴化学药物过筛试验.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,1957:146.

  11、苏德隆.茶子饼杀灭及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作用的研究.全国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论文,1958:38.

  12、苏德隆.农村卫生学.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1962.

  13、苏德隆.钉螺分布的研究:钉螺分布的探讨.上海市寄生虫学会1963年年会论文,1963,11:1—4.

  14、苏德隆.钉螺分布的研究:二年来河岸钉螺密度自然消长观察.上海市寄生虫学会1963年年会论文,1963年,11:5—7.

  15、苏德隆.钉螺负二项分布规律.中华卫生杂志,1963,8(1):59—61.

  16、苏德隆.流行病学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64.

  17、苏德隆,俞顺章.水流速度影响血吸虫尾蚴逸蚴、移动及感染宿主的实验观察.中华卫生杂志,1965,10(4):246—248.

  18、苏德隆.桑毛虫皮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.1972年上海中华医学会特刊.

  19、苏德隆.氯硝柳胺浸布防御血吸虫尾蚴感染试验.上海第一医学院防治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,1973,7:1—10.

  20、苏德隆.防御血吸虫尾蚴氯硝柳胺涂肤剂“防蚴笔”的研究.上海第一医学院防治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,1975,10:1—5.

  21、苏德隆.防御血吸虫涂肤剂“防蚴油”.上海第一医学院防治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,1975,10:6—7.

  22、苏德隆.血吸虫病疫区安全用水试验.上海第一医学院防治血吸虫病研究资料汇编,1975,10:8—9.

  23、苏德隆.防御血吸虫感染研究和应用.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,1979,6(1):31—33.

  24、苏德隆.指数曲线在除害灭病工作中的应用.寄生虫病防治简报,1979,4(1):1.

  25、苏德隆.联系与因果.中华预防医学杂志,1979,13(2):106—113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