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:  名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姓氏名人 > 艺术家 > 海兹
海兹

海兹(著名画家)

海兹(Francesco Hayez),男,出生于1791年,著名画家。曾在意大利米兰学院从事绘画教学达30年之久,因他的父亲是法国人,母亲是意大利人,法国画界说他是法国画家,而意大利则说他是意大利近代画家。 1806年,海耶兹进入代奥多洛.玛黛意尼(Teodoro Matteini)的学校,开始创作历史题材画作。1829年完成油画"隐居者彼得"(Pietro l'eremita),这是他耗力最大的历史题材画作之一,这幅作品又引发画家创作了他最具感染力的画作:"布拉格难民"(I profughi di Praga),完成于1831年。

个人资料

  • 中文名海兹
  • 外文名Francesco Hayez
  • 国 籍意大利
  • 性 别
  • 出生日期1791年
  • 逝世日期1881年
  • 职 业画家
  • 代表作品《路得》

海兹相关资讯

海兹详细介绍

  海兹的人物生平

  海兹,弗朗西斯科·海耶兹(1791~1881)曾在意大利米兰学院从事绘画教学达30年之久。因他的父亲是法国人,母亲是意大利人,法国画界说他是法国画家,而意大利则说他是意大利近代画家。 1791年2月11日生于威尼斯,家境贫寒,由叔父,艺术爱好者和经营者乔万尼.毕纳斯科(Giovanni Binasco)抚养长大。由于叔父的意愿,他跟随佛兰切斯科.玛吉奥多(Francesco Maggiotto)学素描和油画,同时热中于阅读历史、神话中的人物故事。

  1805年他的人体素描作品在威尼斯美术学院以赢得一等奖,同时威尼托地区的几个小公国合并于意大利王国,该年朱塞佩.马志尼(Giuseppe Mazzini)降生。次年海耶兹进入代奥多洛.玛黛意尼(Teodoro Matteini)的学校,开始创作历史题材画作。1809年海耶兹移居当时被称为皇城的罗马。

  1810年海耶兹在维多里奥.阿尔菲耶里墓碑(Monumento funebre di Vittorio Alfieri)的作者卡诺瓦(Canova)的指引下,研究古典艺术、拉菲尔和雕塑家本人的作品。1813年给威尼斯美术学院送去他的首张大作:"里纳尔多和阿尔米达"(Rinaldo e Armida) 。1817年和罗马姑娘维倩察.斯卡绮亚(Vincenza Scaccia) 结婚,接受创作油画"Ezechia的悲悯"(La pietà di Ezechia )的任务。同年又创作"和安东尼奥.卡诺瓦的巨大半身像在一起的奇柯涅亚拉家族像"(Ritratto della famiglia Cicognara: con il busto colossale di Antonio Canova) ,这是使他名声大振、订画者剧增的首幅名作。

  从1818年起,这一年曼佐尼(Manzoni)写下了悲剧"卡尔玛涅奥拉伯爵"(Il conte di Carmagnola),直至1820年,画家投身于创作彼得.罗西像(Pietro Rossi)。这幅画在布莱拉(Brera)展出,获得巨大成功,被称为是浪漫主义新画派的展现。1821年接着创作了"上刑场的卡尔玛涅奥拉伯爵"(Il conte di Carmagnola condotto al supplizio),以此巩固了之前的成功,也得到了阿列山德罗.曼佐尼(Alessandro Manzoni)的赞许。同年,仍是在文学的灵感下,又诞生了"Catmor 和 Sulmalla",它表现了James Macpherson作品"Canti di Ossian"中的一幕。

  1822年展开创作"西西里晚祷"(Vespri siciliani)的第一部分,以及灵感来自于Canova的雕塑的dell'Ajace d'Oileo的大幅人体画作。1829年完成油画"隐居者彼得"(Pietro l'eremita),这是他耗力最大的历史题材画作之一,这幅作品又引发画家创作了他最具感染力的画作:"布拉格难民"(I profughi di Praga),完成于1831年。

  海兹的作品介绍

  《路得》

  就学于意大利的法国画家海兹的这幅《路得》,就是一幅十分典型的此类作品。此画约作于1835年,有139×101厘米大,现藏意大利波伦亚市。 他采用《旧约·路得记》的掌故为题材,描绘了一个依靠拾麦穗来养活婆母的孝女路得的形象,可是这个形象的学院派风格和古典艺术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。路得,是迦南人利米勒的儿媳妇,为了度过饥荒,全家横渡约旦河,来到摩押地,在颠沛流离中,利米勒及其儿子都 命运不济地相继死去,只剩路得与婆母二人,她们双双来到伯利恒,不得不靠捡拾庄稼地里割剩的麦穗来充饥度日。一天,田地的主人波阿斯见到此情,出于善心,便接纳了这婆媳二人居住在他的村里,并允许寡妇路得在地里拾麦穗。经互通家世后,婆婆发现波阿斯原是她死去的丈夫利米勒的至亲,便让儿媳在打麦时节换衣沐浴,去波阿斯所劳动的休息之处找他并告诉他这一亲姻关系。 按照古代法规,要娶近亲为妻,必须先征得族兄的同意,赎买其家产连同妻女,族兄见利米勒家太穷,推说不要。波阿斯即当众宣布,他愿买下,于是他合法地娶了路得为妻,以后他们生下了以色列王大卫。路得,在圣经上原是一个贤良孝顺、勤劳朴素的女子,画家却以半裸体的形象展现了这个传说中的女子的风韵,着意于表现她的阿拉伯装束:左手腋下有几棵麦穗,脸上显现出孤独、屈辱和惆怅的表情。形象是充分写实的,但却充满着古典的姿势美,脸上布满着穷苦人的愁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