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:  名: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姓氏名人 > 科学家 > 余祖熙
余祖熙

余祖熙(化工催化剂专家)

余祖熙是化工催化剂专家,于1914年12月5日出生。他长期从事化工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工作,研制成功一系列硫酸和合成氨用催化剂,并成功地进行工业化生产,对中国化工生产发展贡献突出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他历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、化肥学会理事、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化工卷》编委、 《化工学报》编委、化工部化肥技术开发中心顾问、江苏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、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。

个人资料

  • 中文名余祖熙
  • 出生日期1914年12月5日
  • 职 业科学 化工催化剂专家
  •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
  • 代表作品硫酸制造用钒触媒之研究
  • 籍 贯福建省莆田县

余祖熙相关资讯

余祖熙详细介绍

  余祖熙生平概况

  余祖熙,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曾先后两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莆田初中和莆田高中。1933年,他以优异成绩考人设在广州的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,1937年毕业,获学士学位。

  余祖熙受父亲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,决心改变家乡教育落后面貌。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,返回故乡莆田县涵江中学任物理和化学教员。“七七”事变后,抗日战争爆发,年轻的余祖熙受到很大震动,他又从教育救国转向实业救国、科技救国。1940年,他离开故乡到四川,进入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资中酒精厂工作;1941年转入四川内江酒精厂工作;1942年转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川厂工作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余祖熙到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任技师。

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,一些国家实行经济封锁,中国不能再从国外购买各种催化剂,使硫酸、合成氨生产面临停产威胁。余祖熙以高昂的爱国热情,研制出中国第一批供硫酸生产使用的钒催化剂,并于1951年撰写了题为《硫酸制造用钒触媒之研究》的论文。该论文获永利化学工业公司“钒触媒的研究”论文征稿一等奖。接着,他又发明并制造出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A4型氨合成催化剂。余祖熙于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,同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,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、周恩来总理的接见。1956年后,余祖熙历任公私合营永利宁厂第六车间(触媒车间)主任,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催化剂厂总工程师。1965年他参加筹建南京化工研究院(后改名为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),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,直至1983年。

  余祖熙热心社会学术活动,1937年即参加了中国化学工程学会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他历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、化肥学会理事、《中国大百科全书·化工卷》编委、 《化工学报》编委、化工部化肥技术开发中心顾问、江苏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、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。

  余祖熙人物简历

  1914年12月5日 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。

  1933—1937年 在国立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,获工学士学位。

  1937—1940年 任莆田县涵江中学物理及化学教员。

  1940—1941年 任重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四川资中酒精厂技术员。

  1941—1942年 任四川内江酒精厂工程师。

  1942—1945年 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川厂副技师。

  1946—1952年 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铔厂技师。

  1953—1955年 任公私合营永利宁厂技师兼触媒部主任。

  1956—1959年 任公私合营永利宁厂触媒车间主任。

  1960—1964年 任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催化剂厂总工程师兼研究所所长。

  1965—1973年 任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。

  1974—1983年 任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。

  1983—1986年 退居二线工作。1986退休。